这个问题在论文查重过程中其实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初次使用查重系统的同学来说。维普论文查重报告显示引用率为0%,通常不是系统故障,而是由以下几个关键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维普系统并不是智能到能“理解”你论文的哪句话是引用。它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引用的依据是非常格式化和机械化的,主要依赖两个条件:
正确的引用格式:您是否使用了Word或WPS等编辑软件中“规范”的引用标注功能。
完整的参考文献列表:文末是否有格式规范的参考文献列表,并且与前文的引用标记能对应上。
如果这两个条件有任何一点不满足,系统就无法识别出您的引用,从而会将其视为普通的正文,计入“复制比”(即抄袭部分),导致“引用率”为0%。
问题描述:很多人认为的“引用”只是手动在句子后面加个括号,写上作者和年份,或者用上标标注一个数字[1]
。这种手动输入的格式,维普论文查重系统很可能无法识别!
手动输入:“研究表明,AI技术正在变革教育行业。”(李华,2023)
手动输入上标:“研究表明,AI技术正在变革教育行业。”[1]
错误示例(系统可能不识别):
解决方案:
必须使用Word/WPS自带的“引用”功能。
步骤如下:
这样生成的引用标记是带有特定域代码的,查重系统能够识别出这是引用,而不是普通文本。
将光标放在引用的句子末尾。
点击Word菜单栏的【引用】。
点击【插入尾注】或【插入脚注】(推荐使用尾注,与参考文献列表对应),或者使用【管理源】和【插入引文】功能(如果学校要求是作者-年份格式)。
在文档末尾自动生成的“参考文献”部分,正确填写文献信息。
问题描述:即使你文中用数字标注了[1]
,但如果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格式混乱、信息不全、或标注编号不是自动生成而是手打的,系统也无法建立前后对应关系。
解决方案:
确保参考文献列表的编号是自动生成的(即使用Word的自动编号功能),而不是手动输入的“1. 2. 3.”。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完整、规范,包含作者、标题、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等所有必要信息。最好遵循学校规定的格式(如国标GB/T 7714-2015)。
问题描述:即使格式正确,如果你大段大段地引用原文(比如连续引用五六行),系统可能会判断这不是“适当”的引用,而是存在抄袭嫌疑的“复制”,从而将其计入复制比。查重系统对于过度引文的识别阈值比较敏感。
解决方案:
避免直接大段复制粘贴。引用关键句、核心观点即可。
对于必须引用的长段内容,尽量使用“间接引用”即** paraphrasing(复述)**,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原文的意思,并在句末标明出处。这是降低复制比最有效的方法。
问题描述:如果将Word文档另存为PDF后再上传,有时会因为格式转换的原因,导致Word中自动生成的引用标记和参考文献列表的域代码丢失,变成纯文本,从而无法被识别。
解决方案:
优先上传.docx格式的Word文档,最大程度保留格式信息。
如果学校要求必须提交PDF,请在生成PDF后,检查一下文中的编号和文末的参考文献是否依然是“可点击”的超链接状态(虽然不是绝对标准,但是一个参考),以确保格式转换成功。
问题描述: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系统算法更新或临时故障导致识别异常。
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请首先严格排查以上1-4点格式问题,99%的情况都是格式导致的。
如果确认格式完全无误,可以联系维普的官方客服,提供您的论文编号(查重报告上应有),进行咨询和核实。
首要检查:立刻打开你的论文,检查是否使用了 Word ->【引用】->【插入尾注】 的方式来添加引用。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次检查:检查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格式是否规范、编号是否是自动生成。
修改策略:对于被标红的大量“引用”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paraphrase) 并正确标注出处,这不仅能解决引用识别问题,更是从根本上降低总文字复制比的最佳方法。
上传格式:尽量提交.docx
格式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