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无论涉及到评奖还是评职称,SCI论文期刊的等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刚开始投稿期刊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觉得只要是SCI论文期刊就可以了。其实SCI论文期刊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几篇低IF的论文可能不如一篇高IF的论文更有价值。
如果你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有信心,那么当你想要提交一篇论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专业领域的顶级期刊。当然,很多同一领域的期刊并不总是符合一篇论文的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如果你向一个范围不符合的期刊提交稿件,那么你的稿件很可能在同行评审之前被主编拒绝。
如果你不熟悉要投稿的期刊,那么选择期刊的过程可能会很耗时。
如何才能快速、轻松地找到适合的SCI论文期刊呢?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分享选择SCI期刊的方法,并总结了需要考虑的要素,可以帮助作者缩小期刊选择的范围,迅速做出最佳决定。
如何挑选合适期刊?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查找期刊,在这里笔者推荐三种比较好用的挑选方法:
①从作者经常阅读的论文中,检查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期刊名称。
②使用免费的在线期刊检索工具iJournal,通过学科主题类别查找相关期刊。
③使用免费的master journal在线工具,输入不同的关键字来查找相关期刊。
选择合适期刊的系统方法
中国学者大多根据影响因子、专业领域来选择期刊。今天笔者给大家总结归纳了一套选择合适期刊的系统方法,主要包含四个步骤。请注意,前两个步骤是针对作者的,后两个步骤是针对期刊的。
步骤1: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
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也就是你的研究关键是什么?这关系到你的期刊选择!
①用3句话概括论文的研究内容。
②论文的研究内容将帮助你确定论文的读者(这往往是被中国学者忽略的)。
③无论你是要开始写论文,还是已经写完了,都要明确研究内容。
步骤2:确定论文的出版目标
确定论文的出版目标,往往被很多作者忽略,其实这也是很有讲究的!
(1)明确哪些读者会因阅读你的论文而受益(比如跨学科期刊,如《science》或《nature》的读者)
①更专业、多学科的读者(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②单个学科受众(例如,Topology)
③在一个学科子领域高度专业化的读者(例如,《Journal of Knot Theory》 和《 Ramifications》)
(2)明确哪里的读者是最合适的
①国际读者不一定是你传达信息的最佳目标,也许国内、地区的读者更容易发现论文的价值,特别是当研究涉及地理或文化因素时。
②写英文论文需要英语支持。如果你不能完成英文论文,那么可以选择本土论文期刊。
③Open Access出版可以让读者免费获取你的论文,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你的论文,你需要考虑选择Open Access还是Closed Access!
(3)你需要快速发表吗
如果你认为论文很有价值或者为了工作、学业的目的,想要快速发表论文,那么你可能要一个快速审稿发表的期刊。你是否需要快速发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①有些期刊提交的论文比其他期刊少,可能能够更快地发表论文;而一些受欢迎的期刊也有快速发表论文的途径,保证论文快速发表。
②如果你想要更快的发表你的论文,那么一些国内、地区期刊也是可以考虑的(你懂的)。
③如果你的论文很容易找到审稿人,那么你可能更快地进入同行评审(这里不是指欺诈性同行评议)。
④期刊网站一般会给出从收到稿件到发表的平均时间,这个值得参考,但也有例外。
⑤如果期刊网站没有给出时间预期,那么你能从已发表论文中推算平均审稿时间,作为参考。一本期刊每年出版多少期?期刊是否定期出版,何时出版?它是否连续在线发布?这些都关系到你的论文能否更快发表。
步骤3:检查期刊的范围、设置、声誉和影响
研究内容和出版目标都很明确了,接下来你需要检查候选期刊是否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
(1)你的论文符合期刊的要求吗?
①你的研究不符合期刊声明的目标和范围,你将浪费时间提交你的论文,不要心存侥幸。笔者就曾经历过,真的浪费时间。
②期刊是否发表了你想写的文章类型?论文能满足作者指南中字数、引文和图表的要求吗?
③你能满足期刊的伦理要求(出版伦理、数据可用性等)吗?
(2)采用什么类型的同行评审制度?
①期刊是否提供了你所熟悉的同行评审,并且在你的研究领域中是常见的同行评审。
②通常有2个或更多的审稿人,同行评审的平均时间能否被接受:太快(意味着同行评审不够严格),太长(意味着你要等很长时间)。
③如果期刊拒绝了你的论文,是否将你的论文及评审转送给另一家期刊。
(3)期刊否有信誉、合法?
①期刊的程序和政策(如付款、出版道德、版权)是否透明?
②投稿前搞清楚是否需要付费?费用是多少?
③如果你在网上搜索期刊名称,你会发现很多关于它的负面评论吗?
④期刊是否提供检索服务,你能看到它出版的论文吗?
⑤期刊是否提供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⑥期刊属于哪个出版组织?发行商的详细信息是否容易找到?
⑦期刊的历史有多久?如果一个期刊刚刚创建,还没有很多出版物,那么你需要仔细评估它。
(4)期刊的影响如何?
期刊的影响力往往是我们作者比较关注的。
你是否需要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标准,也收到过许多批评。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会被使用。许多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会有很激烈的竞争而导致很高的退稿率。除非您出于特殊原因需要发布一个高影响因子的出版物,否则影响因子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因素。事实上,一些高度专业化、声誉良好的期刊的影响系数很低,正是因为在该领域工作和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不多,所以其发表论文的被引用自然较少。
①国内有很多科研机构以中科院分区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该期刊在中科院分区地位如何?这也是你需要考虑的。
②期刊在其他方面有影响力吗?例如,一个期刊可能影响因子不高,分区也不高,但是专业领域的地位很高,这也是有可能的。一个较老的期刊可能会比较新的期刊有更忠实的读者群体,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期刊可能拥有一批小而精的读者群体。
步骤4:决定哪一本期刊最合适
最后,根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对候选期刊进行排序,并选择最适合的期刊。
①如果你有时间,快速浏览每本期刊的最后几期(以及增刊)的论文,看看最近是否有类似的论文发表过,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论文在该期刊上可能不够新颖。反之,你的论文可能与最近发表的论文相关性很好。
②如果被首选期刊拒稿了,那么快速从候选名单选择下一个期刊投稿。
总 结
选择期刊有很多考虑因素,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根据专业和分区选择期刊。笔者总结了这套参考方法,有疑惑的读者在选择期刊的时候,可以对照这篇文章,确定期刊选择的优先顺序,并顺利、快速地确定你的目标期刊。
SCI论文的发表对于研究生,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
对于很多学术小白而言,如何创作和发表一篇SCI论文始终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写作其实也是有章可循的,正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本人有幸一年发表了2篇SCI论文,下面给出一些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篇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经历:
论文一选题来自于导师课题项目,选取课题项目中的某一点,从某一个视角分析论证癌细胞的繁殖机理,期间得到导师等课题组多位同仁的帮助,论文成稿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润色,并投到2区SCI期刊,期间经历了5次退修才得以定稿。
论文二选题来自偶然阅读的一篇研究论文的结论部分“论文不足或空白或局限性”内容,然后把这种“不足或空白或局限性”展开,稍微填充一下,只要比上一篇多一些贡献,也可以出来一篇文章,不过该文章投稿并不顺利,期间经历了4次退稿,本着不放弃的精神投到影响因子稍低的期刊最终得以录用。当然了,我觉得论文最终得以发表离不开润色的助力。
话不多说,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以下7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读经典、奠基础
优秀的论文首先肯定是要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实现的。大量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经典文献是文章创作的重要砝码,经典文献可以为我们提供本专业方向的历史发展脉络、经典问题解析、专业最新进展等,可以系统地整理本领域的专业知识。
至于专业书籍,建议多读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尤其是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还有本专业的优秀文献,最好能做做笔记,看得多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要及时记下来,当然也可以看一些写作技巧的书籍。前期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常说作为一名博士生,每天都需要精读5篇文献,不然你就称不上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2 新选题、突重点
创新性是文章写作的最难点,也是论文发表的关键点,论文的选题一定要新颖,写作一定要创新,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就会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一篇创新的论文,选题要有新意,何为新意,就是论文中要有新观点、新看法、新见解,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
在追求选题创新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追求假大空的创新,切忌一味追求开创性的创新。
选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可以吸引人的眼球,才会引起编辑老师的兴趣。
选题确定后就是文章写作的重点要突出,一篇小论文不必要面面俱到,而是需要从某个视角把某一个或某两个重点问题解释清楚即可,重点突出,难点明晰。
3 列提纲、定思路
论文的提纲展现了你成文的思路,从结构之间能够明确地传递出你论文架构的水平。要列好新颖题目对应的提纲也不是难事,毕竟前人中不乏开拓者,因此你也会有迹可循,稍加整理前人的思考方式,提纲便会呼之欲出。
列提纲的关键: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我们需要做的是扎扎实实从若干篇论文中归纳总结他们是怎么制定思路的。在总结他人论文主框架的这个过程也是你论文提纲形成的过程,你千万不要照抄别人的提纲,需要自己做变通和创新,改变一下表达方法,那么通过浏览几篇,思考几回,你的提纲就有了。
4 材料全、观点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
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
第一来自生活,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
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第一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第二要把握方向、紧扣主题;第三要广撒网、资料不怕多;第四要观点新、资料新等。
5 注细节、防错误
SCI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细节:
第一,复杂从句少使用,论文本身就是希望用简单的句子来展现你的研究结果,句子简单一点,少写从句,这都不是问题;
第二,不要一直使用同一个句式或词汇,如果你想在论文的不同部分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果它是研究中的样本或方法,就必须前后统一,但是如果你想要使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我认为还是改一下好;
第三,把握生僻词的含义,不要用晦涩复杂的词来提高你的论文档次,不要望文生义;
第四,用对时态很重要,你写论文的时候是已经完成的实验在论文中介绍时要使用过去式,而现在时则是用来介绍你在实验中得出的图片或表格所表述的意思。英文写作中一定要防止低级错误的发生。
6 多修改、精润色
论文完稿后要进行多次修改、润色。一篇好的论文需要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内容到格式,从文字到标点反反复复修稿多次,仔细斟酌、严肃对待。
一篇让审稿人看不懂的SCI论文,哪怕自认为研究成果价值多么高,也是失败的,被录用的几率为零。为了保证SCI内容没有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通俗易懂,符合投稿期刊的录用要求,当SCI文章初次写完后要找多人来审阅查看,反复修改后定终稿。另外,为了保证万无一失,SCI定稿后,也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英文润色和修改。
7 选期刊、对口味
在选择期刊时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期刊档次和声誉;期刊的审稿周期和处理效率;期刊版面费高低。
首先要确定你要发表哪个级别的期刊,是CNS级别的还是其他一区、二区的。
其次确定是否专刊,专刊不用说,专门收某专业领域的论文,效果比较好,当然要求也稍高一些;综合类期刊就是设置了很多栏目和领域,只要有这个栏目,你就可以投这本期刊。再次确定目前的刊期和出刊时间。学术论文期刊和普通的杂志不同,学术论文期刊是稿件收满即截稿。还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期刊的版面费了。在选择期刊时,我一般有以下几个选择:一是老板投稿成功的,说明别人认可导师的研究;二是熟悉的编辑,比如老板的朋友,开会时候交流过,对文章内容比较有兴趣的人;三是发表过类似内容的杂志,说明杂志对文章内容比较有兴趣,口味相投。
但是,要写好论文是真心需要下功夫的。因为格式是可以抄袭的,简单的观点也是可以借鉴的,但真正有深度、独特的观点,是需要你大量阅读、真正细致对比分析才能做到的。学术不易,且行且珍惜!
以上为本人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经验,希望能够助你乘风破浪,多多发文!
转载自公众号:投必得学术
不少小伙伴都有SCI论文被拒稿的经历。从实验设计、做实验再到写文章,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辛辛苦苦的工作一旦被拒,是一件极为“悲剧”的事情,影响着我们顺利毕业、晋升职称、单位奖励。
但是我们的文章是为什么被拒呢?
很多情况下,编辑或审稿人不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拒稿理由,指出你的稿件存在哪些问题。有时候编辑会非常客气的来一个:“您的稿件不太适合我们杂志!”
这时候,你还心存侥幸,以为自己的稿件的质量还不错。其实,编辑早已经对你的论文嗤之以鼻了。
因此,我们自己需要了解一下SCI被拒被拒的原因,自己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提升,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提高文章录用的概率,减少投稿周期。
小编对SCI常见的拒稿问题和应对策略做了总结,大家投稿前可以一一比对,看有没有中枪的情况,赶紧再进行最后一波润色修改。
1 文章内容不符合期刊要求
特点:文章的内容与期刊要求的研究领域、方向不符合。
应对策略:投稿前,检索目标期刊官方主页既往发表的文章,比对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该期刊的Taste;阅读目标期刊投稿须知里圈定的投稿范围;网上检索该期刊的投稿经验,看同行评价的投稿范围是否与自己的文章类似。
2 文章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
特点:文章的内容格式、图片图表的格式没有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修改。
应对策略:严格按照目标期刊投稿要求的格式修改,可以下载杂志社的期刊模板或者近期刚发表在该期刊的文章,对照着修改。注意图片的大小、分辨率;字体字号;文章小标题的要求;注意细节问题。
3 论文投得不合时宜
特点:期刊近期已经发表了多篇类似的文章,或者审稿人是同行中的竞争对手
应对策略:在投稿前,可以先把摘要投给期刊编委,询问文章是否符合期刊最近的发表要求;投稿时选择审稿人,尽量避开与自己工作领域高度相似的同行。
4 文章创新性不够好
特点:论文的实验结果重复已发表的观点、方法或者结果。
应对对策:重新补实验,再进一步加深对现象或技术的探究;或者改投分数低的期刊。
5 文章的立意不够高
特点:实验结果的发现,对其他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价值不大;应用没有普适性,没有推广价值。
应用对策:参考同领域其他同行文章的立意写作角度,结合自己研究发现技术的优点,写到文章中;在摘要、引言、讨论中相应的部分,突出现在研究困境,提升自己研究的意义价值;或者改投分数低的期刊。
6 文章基本概念、表述错误
特点:文章对专业知识的解释不清楚到位,或者数据的解读有误。
应对策略:写文章时要明确每个概念的专业表述方法,仔细推敲;结合本专业领域同行文章,对比自己文章中对数据的描述方法;请文章的每位作者都对文章的概念和数据表述进行检查。
7 文章的逻辑编排不合理
特点:在文章的摘要、引言、结果、讨论等部分,出现描述的前后不一致;或者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内容重复度过高,反复表述
应对策略:检查每一部分对结果、结论描述的一致性,不可以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明确论文每一部分的作用,引言部分重在引出下文实验对象,讨论部分重在对每一部分结果结论、不足和创新性的讨论。
8 文章数据有问题
特点:数据中有明显的错误、样本量少、统计分析方法错误;代表性图片不具有典型性;实验分组有问题。
应对策略:对可用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分析;重新补实验;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如果不想补实验,可改投分数低的期刊。
9 文章讨论部分不充分
特点:没有讨论与自己工作内容类似的其他同行的工作,或者避开和自己实验结论矛盾的其他发现;或者没有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应对策略:充分阅读本课题相关领域的文献,摘取最新的、或者有代表性的研究发现进行综述;对与自己实验结果相矛盾的研究发现进行讨论,给出解释本实验结果的合理的原因分析;对本实验还可能欠缺不足的内容,大致给出未来展望的方向或者合理解释,以避免审稿人的提问和质疑。
10 文章写作质量不过关
特点:文章出现大量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中式英语表达,造成编辑或审稿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问题。
应对策略:请文章中的每位作者都仔细阅读文章,修改润色文章表达错误。请专业的英文润色公司,对文章的语言表达、内容处理等方面进行二次润色和修改。
转载自公众号:投必得学术
转载自知乎用户:李Duang同学
1.期刊准备时间
通俗的讲,期刊准备时间就是你如果想xx月xx日拿到刊物,要提前多长时间来准备文章以及投稿。
根据经验给大家一个参考值:
投普刊(即非核心的普通刊物):一般提前3到4个月为宜,选择的余地会比较大,但是医学类和教育类的至少要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这两个领域需要发文的人太多了……热度多年来持续不减。
如果距离使用时间还有1个月左右才想起来投稿,虽然有个别刊物可以,但是选择余地极小,刊物质量也不会让人满意。
投核心期刊:投北大核心提前1年左右为宜,投南大核心cssci,1年3个月左右比较好,因为投核心,除非有老师带你飞或者准备工作做的特别好,要不一般第一次都是投不中的,多留多少时间都不为过,特别是为了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别因为这种事儿耽误毕业……
2.出版周期
出版周期这里特指核心期刊的评比时间,北核通常4年1评,南核通常2年1评,科技核心(统计源)1年1评。投稿的时候务必考虑好这一点,因为假如你18年上半年辛辛苦苦投稿一篇核心期刊,被录用了,刊期是19年3月刊,你欣喜若狂,结果18年下半年新的目录出来以后,该期刊不在新的目录里,你做的努力很可能就白费了……
如图:很多学校都有以当年最新版为准的要求,如果出版周期没有掌握好,可能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大家务必注意。
一、投稿流程
1、撰写
首先肯定是要写好需要投稿的论文,写作时需要注意论文格式,编辑部通常对论文格式要求十分严格,符合所投期刊格式论文会给编辑留下很好印象,比较容易录用。动笔之前最好仔细研究一下拟投期刊的格式要求,或是找一篇拟投期刊近期发表的的文章作模板。
2、 投稿
首先决定投哪个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要做出决定。主要决策有二个方面:一是刊物级别,另一个是刊物方向。刊物级别选择主要是依据自己成果的大小和论文的质量,可以依次考虑投给SCI、EI、中文核心、省部级期刊。
3、 投稿回应
这是编辑部的事。作为投稿人也必须清楚知道所投期刊对投稿的回应时间与方式,否则稿件投出后心里没底。投稿回执,各期刊对投稿回应方式不同,一般来说省级期刊在收到作者投稿后,马上会发一回复函(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Email),这个回执不是通用通知,只告知收到稿件并给你文章的编号以及审稿时间等下一步安排,以后按编号查询就可以了。
4、审稿及初审费费
稿件收到后编辑要初审,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它们刊物的发文方向及稿件的宏观质量。如果初审过关,恭喜你,可以交初稿费了。什么是初审费据期刊编辑部说用于专家审稿的费用(每一分钱都要作者承担)。审费多少不等,100~150元之间,一般原则是期刊档次愈高各种费有愈高,但不绝对。
5、修改
如果发来修改意见,你的稿件就录用的可能性,但不等于录用,二审、三审被拒的不在少数。很正规的期刊(但并不是所有)第一改通常还要返送回审稿专家,所以遇到专家意见不正确,反馈意见一定要委婉得当,方式很重要,修改不能令专家满意,这一关被拒是经常的事。
6、版面费
通知你交版面费,就是决定录用你的论文了,这时根据杂志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就行了。
7、清样
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这时稿件进入总编、主任编辑等审理程序。
8、安排版面、出刊、邮递样刊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直接坐等样刊了,标志着大家的论文投稿并顺利发表。
二、如何选择投稿方式?
1、稿件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
稿件附上一封简短的信函,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说明自己的要求、希望,这种一般适合与主编认识的。
2、稿件直接送到编辑部
这种方式近似于毛遂自荐,作者带着稿子到编辑部,向编辑推销自己。稿件上注明作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刊物一般都希望作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已发表过的论著等,以增进了解。
3、请导师或他人推荐
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推荐稿件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推荐到合适的杂志,避免了投稿的盲目性;同时有不少杂志则因为名气不大而难以吸引优质稿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
1、根据论文研究的领域
每个杂志都有自己办刊的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研究兴趣。投稿之前,对这些都应该有有所了解,分析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拟投稿期刊的相关程度,减少投稿的盲目性。
2、根据论文的研究水平
从论文的学术意义和研究方法上正确估价论文的研究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水平高的论文尽可能投档次较高、声誉较好的杂志。
4、论文审阅时间和论文发表速度的快慢。
在省级期刊发表的文章中,大部分的文章在首页的作者单位下,注明稿件的投稿日期,修改日期和文章最终被接纳的日期。如果一本期刊一年内发表的文章,从投稿到文章被接受都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特刊除外),则提示着该刊的审稿周期可能较长。
转载自公众号:发表记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采用简单量化的方式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由此引发的诸如论文灌水等发表乱象一直饱受诟病。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良趋势,部分高校和国家主管部门逐步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很早即开始探索“代表作”制度;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
历经一定时期的探索,2017年,国家层面加速完成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推行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中办和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明了学术成果评价的改革方向。
随后,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及地方职能部门依据工作分工,陆续制定下发了层面分明、衔接有序的系列细则、通知、意见,全面全力助推改革落地,在职称、项目、机构、奖项等关键评审评定环节,对代表性成果评定明确给出指导意见。
尤其以2020年科技部下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为标志,代表作制度全面拉开序幕。尽管新制度的实施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过程中可能遭遇某些阻力,需要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制定更为细化的操作方案,但在论文评价时讲究代表作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什么样的成果可以作为代表作
代表作制度的推行使学者们在参与评价考核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自己的成果中选择“代表作”。发表记认为,这种选择需要考虑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长久存续的“以刊评文”机制,二是日益凸显的“影响力”机制。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盛行于科研评价体系的做法是“以刊评文”,即以刊物层次和学界认可度来评判论文学术价值。尽管“以刊评文”因其粗放和轻率受到质疑,特别是一些缺乏外审机制、编辑部话语权过大、刊登关系稿较多的期刊的存在,使得这种做法频遭诟病;但其仍然具有一定合理性。毕竟,如果期刊秉持规范的审稿流程和严格的用稿标准,足够尊重匿名专家的评审意见,那么,经由期刊评审过滤被录用的论文水平是相对优质的,完全可以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参考,尤其是当由管理部门或者“大同行”主导评价时。
鉴于此,“以刊评文”的思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将会存续,对于期刊的惯性印象将使得那些在已被公认的国内外名刊上发表的论文,继续获得青睐,这些期刊既包括处于各个学科中文期刊金字塔尖的少量期刊;以及SSCI/SCIE中的非灌水型高分区期刊。
诚然,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仍然是少数。这时候,“影响力”机制在从发表于普通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中选择代表作时就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鉴别论文本身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呢?一篇论文,如果能够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较为权威的学术类文摘转载或转引,或者能够被权威新闻媒体报道,自然可以作为其影响力的有力佐证。
除此之外,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者而言,能够拿来判断论文能否作为“代表作”的标准就是其被引用情况了。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够较多地被引用,也就证明这篇论文对于同行的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启发,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也就可以被作者理直气壮地拿来作为代表作。事实上,这种思路早在国际期刊评价领域得到运用,例如科睿唯安在每两个月发布的ESI相关数据时均会公布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对中文期刊格局的冲击
在既有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格局中,受惠于基金申请、项目结题、职称评审、研究生毕业等多个场合下的论文发表要求,560多本CSSCI期刊无疑是过得最滋润的,完全不愁稿源。尽管代表作制度的实施对于来自国内期刊的论文数量也做了要求,但这对于上述CSSCI期刊而言,真的是一件利好消息吗?
在代表作制度实施以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在填写各类申请书或申请表时,普遍会将所有发表在CSSCI、SSCI/SCIE期刊上的成果一概列出。但在代表作数量被限定在五篇左右的情势下,大部分普通CSSCI期刊上的论文、尤其是引用情况不佳的论文将不会被列出。考虑到相比于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才是可以带给评价者直观感知的,那么,如果一个期刊上的论文越来越少地被作为代表作而出现在各类申请材料中,也就意味着这个期刊的出镜率越来越低,这非常不利于期刊声望的塑造。
因此,中文期刊很有可能因为代表作制度的推行而呈现两极分化,少量传统的顶级期刊将继续作为期刊界的王者傲视群雄,部分在小学科颇有知名度的期刊也会因为较好的被引用情况脱颖而出,余下的大部分期刊可能将会变得落寞,尤其是那些和本学科其他期刊相比,论文被引用情况整体不佳的期刊。
转载自知乎用户:李Duang同学
第一步:了解自己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是前提。
比方说:关于期刊级别的要求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多跑跑人事处或者科技处了解下对期刊刊号是否有特殊要求,字数有没有要求,主管单位有没有要求,是否正刊有没有要求,哪个数据库收录有没有要求等等等……之后,才是出去联系符合要求的期刊或者杂志社。
以最为熟悉的经济类、教育类评比要求为例,他们通常只要求期刊是新闻总署可查且能被知网、万方或者维普三个数据库中的一个收录就行,到时候单位审核的时候,在数据库文章可查即可。有的不是太严的地区,有所发表刊物的样刊就已经足够,甚至对于刊物是否是正刊,都没什么要求。
第一步中需要注意的常见情况:
①正刊(增套刊是无效的,要慎重选择)
②以数据库收录时间为准(则不要把拿到刊物的时间当成期刊收录的时间,因为拿到刊物之后一般1到3个月左右数据库才会收录)
③电子刊号期刊是否有效(这个比较容易被忽略,查一个期刊的刊号是否为电子刊号应该到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查刊号是属于期刊号还是连续电子出版物刊号)
④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这属于比较高的要求了,如果评比细则里要求这条的话,很多刊物会被排除在外,一定要选择在目录里的期刊)
第二步:联系杂志社投稿
第一种方式:去数据库(泛指知网和万方)下载所要发表刊物的征稿函,征稿函里一般有官方的联系方式,直接按格式整理,按要求投稿即可。
优点:真实性毋庸置疑。
缺点:按要求修改稿件,邮箱投稿是很耗费精力的一件事儿,况且一些好的刊物还存在社内邮箱被黑客黑掉,然后冒充编辑部发录用通知书的可能。
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不着急见刊的人群,稳妥放心。
第二种方式:去微博、公众号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官方联系方式,有的杂志社开通了微博或者公众号
优点:比找征稿函更高效
缺点:需要提前知道刊物名称
选择好期刊了,就应该开始写稿了。看好期刊的征文要求、格式、字号、排版、每版的字数等,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又必须要做。写稿方面,投核心期刊以及以上级别的我没什么好教的要靠你自己,毕竟我的学术水平不够;非核心期刊的话如果文章选题没有敲定 就去知网多查查资料,如果没思路的借鉴现成稿子的思路(仅普刊适用该方法),然后保证你文章的重复率能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就可以了。
第四步:投稿给编辑部进行审核
按照社内的要求、版面字数去写稿之后投过去,然后等待录用通知,出了录用通知之后,沟通好刊物的刊期和出刊时间(很!关!键!),投稿就基本完成了,后续等待出刊即可。
再问问收不收版面费或者给不给你稿费(稿费建议别报希望),能电话查稿的期刊尽量电话查稿,一是为了自己放心,二是避免社内邮箱被盗防止自己被骗钱,三是避免浪费时间成本。